【龙泉】龙泉打造全省山区农旅融合鲜活样本
发布日期:2017-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以农促旅——科学规划,点上做精,线上做靓,把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有机融合起来,切实提升园区、基地品位。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果蔬飘香,袅袅炊烟……面对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园潜力?如何统筹规划?
  在大巨村花卉观光园,一片片的花卉,缤纷的颜色让人目不暇接,吸引了一批批游客观赏。悦圆家庭农场主流转土地近百亩种植花卉,一年仅观光收入就有30多万元。
  大汪村畲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生产基地,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一排排钢架大棚在田野里依次排开,棚中喷滴灌、病虫滴灌等设施齐全。该基地每年为市民提供300吨的新鲜蔬菜。
  近年来,龙泉市着眼长远和科学规划,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编制了《龙泉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规划》《兰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景区化规划》等规划,将一个个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区串珠成线,编织成配套设施齐备、多位一体的旅游景区,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升级,现代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
  清澈的池塘、别致的凉亭、宽广的休闲广场、赏心悦目的文化墙……走进兰巨乡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村庄,无论是村头还是巷尾,都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美丽的感觉。
  “围绕规划图,我们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力求点上做精,线上做靓,大力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让每个村都是一片靓亮‘花海’,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兰巨乡党委书记练斌说。
  官浦垟村是龙泉市远近闻名的金观音生态茶示范村,满目翠色的茶山茶园,一眼望去,绿油油的茶树连绵不绝。碧绿的茶叶不仅装扮了村庄的山山水水,以前也是村民奔小康的“绿色银行”。然而,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产业附加值较低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兰巨乡拟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思路。
  在官浦垟村,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枫叶红时官浦垟”摄影节,大批国内外摄影爱好者来到该村,以“茶园”和“枫叶”为主题开展摄影比赛。每逢夏季,不少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在此避暑观光,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为促进产业发展,龙泉市加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全市一半以上农业主体在园区集聚,亩产值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目前,兰巨现代农业园区已集聚农业龙头企业14家,合作社22个,家庭农场102家,带动6200余农民就业创业。
  村村是美景,遍地是花园,处处有产业。如今,漫步龙泉乡村,生态兴农美田园的和谐画面扑面而来。
  以旅兴农——深入挖掘现代农业内涵,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理念新、措施实、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泉经验。
  初冬时节,凤阳山麓,置身于兰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极目远眺,群峰绵延。放眼面前,阡陌纵横,色彩斑斓的多彩森林体系、绿意盎然的精品茶园、果香四溢的水果基地……星罗棋布,散落其间。
  “每一个旅游‘爆点’出现后,总会引发一轮复制高潮。如何避免同质化是农旅新业态发展的关键点。”龙泉市农业局副局长叶晓芳说,龙泉在做好对现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农业生态旅游内涵,把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打造生态农业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新型3A景区。
  沿着兰巨省级现代农业园4.8公里的绿道骑行,一路风景优美,10多个农业观光园错落布置,农业采摘园、花卉观光园、美丽牧场、汽车露营基地、观星露营基地……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康达养殖场,就仿佛走进一座江南园林,青瓦白墙的猪舍被500多亩毛竹簇拥着。农场主叶金荣告诉记者,养殖场的沼液经稀释后,通过管网免费喷施于周边的竹林、果园、茶园、苗木,形成了就地消纳的生态小循环。
  在兰巨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除了叶金荣所说的“猪-沼-作物”小循环模式之外,龙泉市还以有机肥厂为中介的“养猪场-猪粪+废弃菌棒-有机肥-作物”中循环模式,让养猪场产生的猪粪和食用菌基地产生的废弃菌棒通过有机肥厂进行回收综合利用,供应到全市高山蔬菜、茶叶、水果基地,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保证所产农产品质优有机无公害。
  据了解,该园区被列入全省首批美丽牧场,建成规模养殖场13个、万吨生产能力有机肥加工厂1个,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面积1.9万亩,集中收集处理全市60%畜禽粪便和50%废弃菌棒,循环模式成为全省山区运用循环农业科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样板区块。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生态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取”绿色发展理念,“舍”粗放增长模式,在农业生产废弃物及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成功探索出“农牧、林牧、经牧结合”等生产模式,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市域大循环格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除了畜禽排泄物和废弃菌棒综合利用达到100%之外,龙泉市还在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上下功夫。
  小梅镇黄南水稻基地,田埂纵横交错,春季的油菜花,夏、秋季的稻田,千亩良田与周边白墙青瓦的古村落相映成趣,是3A级景区村庄。小梅镇镇长魏平介绍,黄南村以基础农田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观光农业,以农业观光推动美丽经济发展,1000亩油菜花培育、2200亩优质粮食功能区通过创新规划布局“引景入田”,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特色村。
  千亩“油稻轮作”生产功能区、万亩特色茶叶示范区、千亩菇稻轮作示范区、蔬菜精品园、特色水果精品园……一个个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农业园区里竹海婆娑,茶园遍地,果蔬满山,菇芝飘香,是游客的休闲“花园”,农民的绿色“银行”。
  农旅融合——持续策划原汁原味的乡村漫游活动,促使美丽田园向景区化、节庆化提升,“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龙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丽水农旅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和举措,系统解决了“吃什么”“看什么”“玩什么”“住哪里”等一系列旅游要素供给侧改革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业根本问题,让乡村旅游发展多姿多彩。
  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农业+旅游”让乡村成为创富的“聚宝盆”。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在兰巨乡蜜蜂岭、豫章等村,葡萄、火龙果、甜桔柚、杨梅等水果基地,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与水果采摘游、农耕体验游和农业观光游。
  一走进杨志杰家庭农场,就仿佛进入一个农业小王国,大棚里的水果、田里的水稻套种荷花、基地旁的农业观光长廊……农场主杨志杰说:“果园价格虽然比市场稍高,但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所有水果在果园里就被游客摘完,仅暑假两个月,农场就有了45万元收入。”
  梅地原生态灵芝基地坐落在深山老林,转型休闲农业后,“仙草”美名远播海内外。据年年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项永年介绍,他的灵芝园每天都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游客慕名而来,今年还成为了当地旅行社的定点旅游景区,通过农旅融合带动,上半年野生灵芝销售已达400多万元。
  龙泉还把民宿作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点线面推进农家乐(民宿)示范点、示范村建设,串联起全市的农业景点和农业景观。主打“龙泉山居”品牌,成功打造宝溪乡溪头村、住龙镇双渡洋村等15个各具特色的民宿示范村,竹博园、森博园等24个精品民宿示范点,推出了泡茶等花开、天青等烟雨、寻水双渡等一批精品民宿。今年前三季度,龙泉市接待游客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2.27%和46.78%,
  金观音庄园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将茶庄、茶厂、茶园、民宿以“主题休闲公园”的方式打造,实现了茶园就是一处景观,茶厂就是一个景点,综合楼就是茶艺、茶文化博物馆,成为集吃、住、游、购、娱、会议接待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在庄园,游客不仅可以品上等好茶、尝金观音茶宴、游千亩绿色茶园,还可以了解茶文化、体验制茶乐趣等。
  不仅如此,龙泉还通过“乡乡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乡村文化漫游活动,推动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互促互融。今年以来,已举办梦幻梯田节、仙仁长寿节、“不灭窑火”龙窑节等16站活动,民宿(农家乐)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7%。通过活动推广,“龙泉山居”正成为游客认知龙泉、感知龙泉、印象龙泉、分享龙泉的重要载体。
  当前,龙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正走在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接下来,龙泉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文化·生态+”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使地方特色农业与美丽乡村经营互相借力发展,促进休闲、观光、体验、美食、康养、民宿、户外等新型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奋力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本。(浙江农业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